政策前景積極 多家券商研報看好股市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 許盈
基於對近期政策的樂觀預期,多家券商分析師近日發布研報稱,從過往市場表現來看,資本市場在兩會前後往往有相對積極的表現。當前,A股市場環境較為有利,投資者情緒也偏向積極,在此背景下,兩會前後A股市場有望維持平穩態勢。
此外,券商分析師普遍預期,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或定在5%左右,財政政策方麵會更加積極有為,其中新質生產力與消費相關支持措施備受關注。分析師還認為,近期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結束之後,後續有望推出更多的相關支持政策。
1 股市有望表現亮眼
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認為,曆史上資本市場在兩會前後表現相對積極,因此需要關注政策預期帶來的結構性機會。從曆年情況來看,涉及兩會政策預期的板塊或行業表現通常更為亮眼。
“當前A股市場環境和投資者情緒均偏積極,不必過於擔憂外部事件性因素對風險偏好的衝擊,兩會前後A股市場有望保持平穩態勢。”李求索稱,我國AI(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引發高度關注,產業層麵進展不斷,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討論升溫,科技股交易活躍度顯著提高;此外,近期公布的部分金融、經濟數據顯示宏觀基本麵也在溫和修複。
在配置上,李求索認為,可重點關注可能受益於政策預期以及中長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行業和主題。
研報認為,股市上,建議關注消費板塊和生物製造板塊。3月份全國兩會是傳統上的政策密集出台期,有可能為股市行情演變創造新的契機。消費和科技作為2025年政策重點支持領域,可能亦是資本市場的兩條主線。工資機製、收入分配的改革有望成為消費板塊上漲的觸發器,服務消費值得重點關注。科技板塊上,繼人工智能和之後,生物製造亦有可能成為重要風口。
策略分析師林陽則認為,兩會熱議的主題往往很快投射到A股熱點中來,市場往往以農業開場,預計在大科技和消費上仍舊有諸多討論話題。林陽表示,除了大科技之外,非常看好消費板塊,雖然短期消費板塊比較低迷,但消費是經濟複蘇的重要抓手,消費股的崛起是必然。
2 宏觀政策或將更加積極有為
整體來看,券商分析師普遍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或定在5%左右,財政政策方麵會更加積極有為。
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測,2025年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目標為5%左右,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增速目標為2%左右。為實現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向好,宏觀政策需要更加積極有為。財政政策方麵,2025年赤字率或將提高至4%左右。貨幣政策方麵,預計將延續“適度寬鬆”的政策基調,降息降準空間仍存。
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預計財政政策擴張力度加大、發力靠前。他還提到,今年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進一步支持“兩重”建設、“兩新”工作;增加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
“2025年為‘十四五’收官及‘十五五’規劃的承啟之年。‘十四五’期間部署的重點工程項目、目標的完成情況有望受到較高關注。”李求索稱。
3 民營經濟新政策受期待
記者注意到,近日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民營經濟”也成為不少分析師關注焦點。
“民營企業座談會結束,但政策還在繼續發酵。這一次座談會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科技創新政策從由私營企業主導的‘自下而上’式,逐步切換為由中央主導的‘自上而下’式,這也意味著座談會結束後,還會伴隨著部委和地方響應、出台政策措施、落實政策措施等傳導鏈條。”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陶川談道。
“座談會後,預計後續會有更多相關的支持政策出台,具體的政策實施和清晰的政策指引對重振企業信心至關重要。”瑞銀稱。
此外,隨著近年中國科技創新不斷突破,新質生產力的建設與培育相關政策也備受期待。
中金公司宏觀分析師周彭分析稱,新質生產力的建設可能是財政加碼重點發力方向,尤其是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從地方兩會的通稿來看,各地對於新質生產力的建設非常重視,把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作為穩增長、促發展的重要手段。
李求索也稱,解決“卡脖子”難題,加快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前沿技術突破和應用推廣,無人駕駛、低空經濟、數字經濟、人形機器人、6G等未來產業將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包承超表示,地方兩會是全國兩會的前奏,預計全國兩會將在緊緊圍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延續地方兩會政策的基礎上設定目標。從地方兩會來看,產業政策成為地方兩會重要議題,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和綠色轉型備受關注。各地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融合、綠色轉型發展等受到高度關注,東部地區重點投資新基建等,中西部地區則側重於“西電東送”、特高壓、新能源基地等。
留言0